首页

海外女王样调教

时间:2025-05-30 00:12:04 作者:文化观察:国际一流博物馆如何建成? 浏览量:10805

  中新网杭州5月29日电(林波)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当代全球文化图景中,这些闪耀于世界文化版图上的国际一流博物馆早已成为各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性符号。

  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

  5月29日,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三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会上,“格局”“叙事”“体验”“运营”“联结”等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建设的关键词。

2025年4月,游客在浙江省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一座国际一流的博物馆,首先格局要广。它不仅是本土文化瑰宝的守护者,更是世界多元文明的展示平台与对话空间,致力于描绘人类创造力的完整图景。

  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将文物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以展览展示合作为主要抓手,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积极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上海博物馆积极参与并策划国际学术与人员交流活动,拓宽馆藏文物征集捐赠的国际渠道,努力为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广阔、高效、可持续性的平台,培养一批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兼具的文博人才。

2023年12月,游客在南京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其次,叙事要新。告别枯燥的线性年表与冰冷标签,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是故事的顶尖讲述者,通过开创性的主题策展、精妙的空间布局、多元媒介的融合运用,赋予文物鲜活生命力,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

  以近期获得文博界“奥斯卡奖”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为例,该展览以时间为轴,展现了中国水下考古与世界水下考古发展的对话。

  “向世界讲述中国水下遗产保护故事,彰显文明互鉴的全球视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如是说。

2024年10月,游客在临安吴越文化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再者,体验要深。观众是博物馆存在的终极理由。从便捷友好的导览系统、舒适包容的公共空间,到引人入胜的教育活动、丰富的数字交互体验,一流的博物馆始终将观众需求置于核心,让每一次参观都成为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

  “未来,公众不仅可以参观展览,更有机会参与库房管理、学术研究等更深层次的工作。”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表示,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要明白全民共享的重要性,“公众不只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守护者”。

  当然,运营更要活。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需要建立多元的资金保障渠道,培育充满活力的专业人才梯队,构建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确保博物馆在学术研究、藏品管理、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保持卓越。

  最后,联结要密。博物馆不是孤岛,它需要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成为终身学习的课堂;与创意产业互动,激发新的灵感;与旅游经济协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更需积极融入本地社区生活,成为居民认同的精神家园。

  在这方面,多地早有实践。例如,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要文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三三角”博物馆联盟,探索更适应新时代要求、更符合新发展理念和更具创新活力的行业发展新方向,实现“1+1+1>N”的效果。

  而今,中国博物馆事业正蓬勃发展,但前路依然漫长。如何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构建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收藏与研究体系?如何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创造出更具时代感与感染力的展览语言?如何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更广泛参与?这些都是中国博物馆迈向更高峰必须深思的课题。(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三江:小小羊肚菌 撑开“致富伞”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4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第11号台风“摩羯”将携暴雨登陆,暴雨区内中小河流可能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顶层设计出炉!全面绿色转型带来哪些机遇

2024年全国体操冠军赛不仅是在新的奥运周期内为中国体操队选才,同时也是为2027年第55届体操世锦赛在成都举办积累经验。也正是因此,此次比赛的参赛运动员中不仅有成名已久的老将,还有大量各省(市)区队的优秀后备人才。

院士专家学者齐聚重庆武隆 共话高山番茄产业发展大计

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邹佳琦相信,内心充实的人,空闲时间不太会沉迷在手机上,他们往往喜欢把时间花费在实实在在的事情上,例如旅游、培养爱好。“我们有很多机会能够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能够拥有自己真正热爱的生活,为什么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手机上、浪费在透过屏幕探视别人的生活呢?”邹佳琦说。很多青年人在反思后,加入了“数字精简”行列。

长征路上学党史|标语漫画展现革命战火中的稳定后方

媒体转播费、商业赞助费以及门票费用——这是尤伯罗斯锻造的盈利“三板斧”。其实在此之前的奥运会也使用这3种手段,只不过获利稀少,杯水车薪,难抵亏损。

中国广义货币总量已突破30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在参观完基地后,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爱妮拉恍然大悟,“中国制造在哈萨克斯坦已经很常见,我们平时都会购买,中国生产的物品确实很实用。但今天我才知道,中国商品是从这里出发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